“检察+农资”长效守护 春耕画卷岁岁添彩
“以前用完的农药包装袋经常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现在附近新增了集中回收点,而且还可以兑换现金,大家都攒着带来换。”近日,集宁区检察院开展农资专项及“回头看”活动时,前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的村民对检察官感慨地说道。
自2022年以来,集宁区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与区市场局、区农牧水利局等行政机关构建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通过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制发检察建议、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共同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切实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细致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此次专项活动针对之前召开听证会并制发检察建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地膜问题进行“回头看”,检查组深入马莲渠乡、白海子镇田间地头查看问题整改情况,发现乡镇已结合实际建立起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废旧地膜回收站,探索建立“押金+兑换现金”回收模式,推动废弃物全量回收,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将焚烧物用于发电,同时采取“机械作业+人工捡拾”的方式开展排查清理工作、向村民发放明白卡及倡议书、重点对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开展宣传培训,重塑农田“新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收到检察建议后,我们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今年截至目前,共回收52吨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6%以上。”马莲渠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深入推动农资隐患全排查。检查组以种子、农药、化肥、地膜等春耕急需农资为重点,对农资经营门店、生产企业开展拉网式调查,一是查资质,核查经营许可证、进销台账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行为;二是查标签,检查产品标签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三是查质量,检查产品检验报告、合格证等是否真实规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同时,督促农资经销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实现农资商品质量可追溯监管。


“通过4年的农资专项行动,规范了农资市场经营行为,推动农资市场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为广大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提供了有力保障。”区农牧水利局工作人员说道。
扎实推进宣传教育入人心。检查过程中,检察人员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一起,积极向农资经营者和农户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农资识假辨假、农机安全使用等知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切实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和农户的自我保护能力。

下一步,集宁区检察院将继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持续加大对农资市场、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地膜回收的监管力度,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