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执法织牢安全防护网
——构建协作机制 严惩非法销售与使用肉毒素行为
随着医美行业快速发展,肉毒素注射因除皱、瘦脸效果显著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市场扩张也带来了“黑医美”乱象抬头,“非正规机构、非专业医生、非认证产品”问题频现,无证销售及使用非法肉毒素事件屡禁不止,严重危害公众健康,扰乱市场秩序。
肉毒素作为一种神经毒素类药品,需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在严格规范的操作和卫生条件下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正规产品。非法渠道获取或使用未经批准的肉毒素产品存在极大安全风险,可能导致消费者身体严重受损甚至死亡,相关责任主体将面临法律严惩。

集宁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相关案件中发现,辖区内医美领域违法使用肉毒素现象增多。一些不法分子或“美容会所”为牟取暴利,通过网络购买无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的“肉毒素”制品,并向顾客推销、注射,不仅破坏市场秩序,更直接威胁群众健康。

为破解监管执法瓶颈,集宁区人民检察院联合集宁区司法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行刑反向衔接”协同执法机制。该机制聚焦检察机关办理的涉肉毒素案件,特别针对情节轻微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在不起诉决定后立即启动行刑反向衔接程序,确保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无缝衔接,严防“不刑不罚”的监管真空。四部门已就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同研判形势,凝聚共识,确保衔接工作依法高效开展。这一机制推动执法模式由“单打独斗”向“体系作战”转变,显著增强了对非法使用肉毒素等毒性产品的打击合力。
下一步,集宁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发挥监督职能,联动司法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提升监管效能,增强对违法行为的主动发现和精准打击意识;明确执法边界,细化“代购”、“二手转让”等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压实网络平台审核责任;强化宣传引导,加大科普力度,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和安全产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